注册入住 登录
交易之家官网 返回首页

轩羽的个人空间 https://www.ejia7.net/?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医罐疗

已有 697 次阅读2010-10-7 13:49 |

拔罐方法                                                                                       1留罐法

  2 走罐法

  3 闪罐法

  4 刺血拔罐法

  5 留针拔罐法                                       中医上拔火罐的原理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西医上拔火罐的原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3、如何拔

  不推荐大家随便那杯子竹筒什么的,买一套真空管来吧,最多50元,绝对对身体好。虽然有些说法里面真空拔法不如用火,但是毕竟方便易行,推荐大家还是用真空管

  4、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

  5、拔火罐的时间

  一般在5-10分钟左右,似乎不是越久越好,不建议时间太长.

  拔火罐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   及颜色的意义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入住

<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