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独孤求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求主动暴利,接受被动暴利

    [复制链接]
29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8:30 | 只看该作者
一、 对冲交易概述
  期货市场对冲交易主要是通过判断不同品种之间的强弱关系从而赚取其中差价的一种交易。

  二、 对冲交易构建模式

  对冲交易可以是两个品种之间的对冲交易,也可以是一揽子品种之间的对冲交易。

三、 对冲交易分析方法

  对冲交易主要分析品种之间的供需差异从而判断其强弱关系。

  四、 对冲交易操作方法

  对冲交易需要确定资金分配、出入场时机、止损等

  期货市场目前主要的交易方式有单边投机交易、套利交易、对冲交易,投机交易由于价格波动剧烈,风险非常大;传统套利交易波动小、风险也较小,但最终的收益也相应较小,而对冲交易则刚好介于其中,这对于希望追求高回报同时又想规避高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对冲交易则不失为一种折中的选择。

  一、对冲交易概述

  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份,也同样受到各种ZZ、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大致相同的系统性风险,只是在各自不同的供需背景下,所体现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就是对冲交易的基础,通过研究相同系统性风险下不同品种强弱差异,从而买入强势品种、卖出弱势品种来赚取其中的差价,这就是对冲交易。

  以中国期货市场为例,过去的2010年,整个中国都在经历着通货膨胀的影响,期货市场也不例外,所有品种在通胀的影响下,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上涨,这是一个系统性影响因素,我们以郑商所棉花和大商所大豆为例:

29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7:53 | 只看该作者
“期货交易既是一门赢的艺术更是一门输的艺术。即使你学会成功交易的方法、技术、手段,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面对输,你还是可能失败。”近日,著名期货投资人青泽在汉如此阐释期货交易“秘诀”。
  青泽认为期货成功交易有三个要素:一是技术、二是策略、三是心态。所谓交易技术,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面前,交易员能够迅速把握市场大势方向、抓住机会做出买卖决策的技能、眼光。从技术角度看,一个交易高手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进场成功交易的概率最大、风险和回报关系对投机者最有利;其次知道一旦进场,什么时候应该离场(赢利和止损);最后还要知道什么时候投机者需退避三舍,静观其变。


29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7:1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参数优化和资金管理是交易系统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途径,接下来我们结合两种基本类型的交易系统的特性,分别探讨绩效提升的侧重点。
  首先是系统盈利能力与参数优化的关系。一个系统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即使通过历史行情测试可以盈利,但它也未必一定能在现实中盈利,问题最有可能出在两个环节中。一是先验的不能实现,指测试交易的理想化程度在现实中不能完全实现,如测试中的平仓可能是现实中的停板,又或者与测试时段所选择的行情特异性相关等。二是后验的不能实现,指测试中的交易需要非常精准的操作纪律,而实际执行中因为操作者的原因不能完全实现系统机械化操作,从而导致盈利系统变成亏损。第一种情况主要可以通过调整参数进行优化,而第二种情况则需要调整系统使人与系统能够实现和谐统一。对于同样的策略,不同的参数有可能决定同一个系统的盈亏,参数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系统盈利能力与资金管理的关系,这里资金管理主要指仓位控制。因为振荡交易法主要是通过多次小的盈利来累积利润,因此要求多数情况下一开始仓位就比较大,而对于在趋势可能来临的情况下要求止损控制非常严格,因此对于振荡型交易系统重在参数优化。趋势交易则可以容忍较多的试错,目的是要让利润奔跑,因此相对而言,资金管理或者仓位管理在趋势型交易系统中的发挥空间更大。

  笔者认为,对于趋势交易系统,一方面需要通过参数优化提升交易的胜率,进而提高系统的利润率,特别是每个品种可能有不同的最优参数,有时候一段时期内的行情也会有特别的最优参数,所以要进行适度优化;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提升盈亏比来提升系统的利润率,有时资金管理即仓位管理的作用甚至比参数优化更重要,关键在于操作者是否能够区分趋势交易系统中哪些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强大的趋势,而哪些交易又会被系统止损。只有深刻理解自己的交易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交易系统的绩效才能不断提升。


29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7:0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上述四个维度与交易系统盈利能力的相关性。首先,高胜率就一定会盈利吗?未必,极端的情况下,如连续99次100%盈利,只要遇到1次100%的亏损,即便有99%的胜率,最终结果还是归零。其次,盈亏比高就一定能盈利吗?也未必,如平均赢3亏2,但如果平均赢1笔的同时就伴有2笔亏损,则相抵后还是亏损,因此胜率要和盈亏比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最常见的交易系统数学表述,即:总盈利=盈利次数×平均盈利金额-亏损次数×平均亏损金额。再次是摩擦率,即每笔交易所要耗费的金额大小,这个是绝对消耗,因此当然是越少越好。最后是频率,也就是多长时间平均进行一次交易,假如一个能盈利的交易系统要一到两年才能捕捉一次交易机会,这就绝非优秀的交易系统。
  接下来,让我们结合四维评价方法来对两种基本类型的交易系统做个剖析。笔者认为,交易系统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基于振荡行情的振荡交易系统,另一种则是基于趋势行情的趋势交易系统。振荡交易系统力求在振荡行情中最大限度获取盈利,同时竭力避免趋势来临时的可能亏损,趋势交易则正好与之相反。我们再从上述四个维度对比会发现,相对于趋势型交易系统,振荡型交易系统通常要求有较高的胜率,一般大于50%;有相对宽松的盈亏比,可以在1以下;由于交易频率较高,要求有非常低的摩擦率,即该类型的系统需要通过非常多的交易笔数来累积利润,极端的如日内炒单,更是需要把摩擦损耗降至最低;相应地,振荡型交易系统的资金曲线比较平滑,回撤较少。而趋势交易则通常仅需不高的胜率,可以小于50%甚至更低,但一定有较高的盈亏比,如进3退2、甚至进2退1或更高,以及相对宽松的摩擦率。因为交易频率相对较低,交易费用高一些也可以承受,其资金曲线有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较大回撤。如果有人要问,有没有可能设计出两者相结合的交易系统,笔者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只是构成也更为复杂。
29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6:4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最关键的标志,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绩效总体表现为大的盈利和小的亏损,至少要能够通过历史行情的检验。然而,笔者认为这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对交易系统做四个维度的重要分析,用以确定交易系统的盈利能力,并判明未来的改进方向。
  第一个维度是交易系统的胜率,也就是赚钱的交易笔数与亏钱的交易笔数在总成交笔数中各自所占的比重。第二个维度是系统的盈亏比,也就是每次赢钱的平均金额与每次亏钱的平均金额的比。第三个维度是系统的摩擦率,大家都知道期货是零和交易,每次成交都要缴纳包括手续费在内的各种费用,无论这笔交易是盈是亏都不可回避,这个费用率即摩擦率。第四个维度是频率,指这个系统平均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内发出交易信号的次数。


29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6:34 | 只看该作者
通常,一个交易系统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交易理念的产生,它既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技巧,或者其他任何你认为可以盈利的想法。其次是将理念转化为对应的策略,具体就是要明确与策略相适应的进场、止损、止盈等核心操作安排。最后是形成完整的系统,即在以上基础上将各要素固化为明确的交易规则,形成可复制的交易系统,所谓可复制,是指任何人按照这个系统的信号操作其绩效都是无差异的。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6:07 | 只看该作者
建立交易系统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交易系统的账户运行情况要平稳,不能出现深幅回撤,通常来讲,账户回撤超过10%就是不能接受的系统,哪怕只出现过一次;

  2.看起来最终盈利不错,但胜率低于40%的系统不能用,如果错误次数太多,就很难坚持执行;

  3.胜率太高的系统不一定是好系统,因为过滤条件太苛刻,将大量有操作价值的机会也错过了,得不偿失。

  建立交易系统的几点建议

  1.要从内心深处接受亏损,没有哪个系统具有100%的胜率,50%以上的胜率结合大赚小赔的原则就会创造惊人的业绩;

  2.执行力、恐惧跟贪婪要用在合适的地方,盈利时遵守系统信号,让利润奔跑,亏损时遵守系统信号,坚定离场;

  3.系统是一个工具,就跟电脑再发达也代替不了人脑一样,极端行情还是需要自己加一道关卡——风险控制,不要让自己的账户出现灾难性损失。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5:54 | 只看该作者
2.剔除振荡行情
  在投资领域里呆过一段时间的投资者都知道,振荡行情波动小、爆仓概率小,但是规律性弱、赚钱难度大,尤其是遇到类似“温水煮青蛙”的行情,大批定力不强的投资者就会被淘汰,即便是市场老手也容易马失前蹄。因此,交易系统设计时的另一出发点就是想办法规避振荡行情,尤其是一些幅度不大、规律性很弱而时间跨度又很长的振荡行情一定要从交易机会选择中剔除掉。这里笔者提供一点思路:1.振荡行情通常是有一定波动区间的,如何去界定这个区间?能不能找到这个区间?2.一些趋势指标在振荡行情中会失灵,那么能不能反过来用?只要趋势指标失灵那就是振荡行情?投资者可以自己去想,寻找其中的内在规律。

  客观来讲,如何规避振荡行情历来是交易系统建立中的难点。趋势很好捕捉,众多的工具都可以捕捉到,技术分析也是侧重于发现趋势和入场点。但谁也不能先知先觉地预知行情进入振荡,因此振荡行情被确认的时候往往已经振荡了一段时间,所以交易系统没有办法做到把所有振荡行情都规避掉——水至清则无鱼。交易系统在过滤振荡行情的同时同样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条件要求太苛刻,虽然是可以规避大量的振荡行情,但同时交易机会也会大量流失;过滤得太少,胜算就不高,导致系统执行起来难度加大。因此,在如何实现尽可能地规避振荡,又不错过重要机会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就显得非常重要。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交易系统的建立不是寻找盈利最大的系统,不是找最高胜率的系统,而是寻找能将二者结合的最理想最稳健的系统,这一点需要投资者仔细去体会。
28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5:38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意义上的投机市场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对市场交易模式的研究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从目前来看,最具备稳定盈利特性的交易模式便是趋势交易,这一点也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体会认为,一个完善的顺势交易系统需要做到两点:
  1.捕捉顺势波段

  真正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盈利机会的行情必然是趋势行情,而一波趋势行情会延续很长时间,其中会有调整和节奏上的差异,投资者要做到不参与调整,只把握顺势波段行情。趋势的定义非常简单,高点或者低点沿着某一方向依次降低或者抬高就会形成趋势,当这一规律被打破时趋势就有可能终止。著名的海龟法则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发现趋势、跟踪趋势,从而获得惊人回报,时至今日,这一法则在大多数市场中仍然有效。中长期的趋势是难以被操纵的,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因此趋势交易系统的重点是捕捉趋势行情中的顺势波段。捕捉趋势的工具一定是要以价格分析为核心的技术分析工具——K线形态、支撑压力位、均线以及其他可以用来跟踪趋势的指标如MACD等,都可以实现捕捉趋势。不过,仅仅依靠捕捉趋势的工具虽然能够保证趋势被捕捉到,但捕捉到的机会里可能鱼龙混杂,夹杂着相当数量没有操作价值的行情,而且也难以有效规避振荡行情。


28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5:2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跟一位朋友交流时说到了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易系统。由于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不长,这位朋友对交易系统的概念还感觉很深奥,说自己看到别人整天说交易系统,觉得很神秘、很好奇,遗憾地表示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交易系统。由于这位朋友入市时间并不长,还处学习阶段,所以操作成绩并不算好,但是他很用心,一直在不断学习、总结。随着交流的深入,他告诉我,他现在尝试着开始做风险控制、做资金管理,交易开始有计划性,不再盲目乱做。说到这里我告诉他:只要不断总结,你的交易就会完善,其实你所做的这些事情、这个过程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交易系统;现在你已经在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了,只不过你还没有意识到;只要你坚持多总结多思考,在细节上修正一下,就可以称之为交易系统。实事就是这么简单。交易系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就是一套适合投资者交易的工具。每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应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28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4:53 | 只看该作者
对冲系统
  对冲系统的成熟和流行是由于20世纪末机构交易者的加入。机构交易者由于有巨额的资金量,单边投机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多个股票商品的组合成为他们规避风险的最佳手段之一。

  对冲系统的交易者在买入某一个商品或者股票后会卖出另一个商品或者股指来规避单边持仓的风险。比如在期货市场中,交易者会买入家畜卖出玉米;在外汇市场中,交易者会买入一种货币卖出另外一种货币;股票市场中,交易者买入股票卖出股指。

  相对于上述4种交易系统,对冲系统更为复杂并且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交易者的背景知识不仅局限于交易的股票信息,更需要了解相关的商品、货币走势以及期权情况,因此对冲系统并不适用于初级交易者。

  专业的交易者利用对冲系统去解决不同的周期持仓,比如短期和中期情况。而初级交易者则往往适得其反,只是利用对冲系统去控制他们的损失而已,甚至是扩大损失——这也是对冲系统所存在的缺陷。对于没有专业教育背景和市场知识的投资者,对冲系统只会加大他们的损失,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害。

  交易系统已经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了,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各个交易系统都曾兴衰没落过。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不同的交易系统也会有不同的演变,甚至有诸如高频交易这样的新兴系统崛起。只有充分了解系统如何运作、如何发展、何时运用,我们才能明智地选择适合当前市场的状况的交易系统。
28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4:39 | 只看该作者
价格区间交易系统
  价格区间交易系统是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交易系统,当时市场在一个大的区间内上下波动。该交易系统在1970到1980年间是美国股票市场最为流行的系统之一。

  适用于价格区间系统的市场通常发生在经济停滞的时间段中。从历史情况来看,一般市场出现崩盘后会进入到一个价格区间中,此时市场处于经济转型期。

  价格区间市场有别于无趋势市场,处于该状态的市场振荡幅度较大并且有明显的最低和最高值。因此既不适用趋势跟随更不适用于突破系统,通常认为最小波动区间至有10%才能称为价格区间市场。

  价格区间系统是利用在价格区间内波段循环的特点:持有头寸直到最高价被触发,然后卖空头寸等待股票价格下跌。价格区间系统交易者在价格上升时买入,在价格下跌时卖出。在市场处于价格区间状态下,这是一种完美的盈利模型,并且能为有经验的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

  价格区间系统的局限性在于:首先市场通常不处于一个价格波动区间内,除非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经济时期;其次价格波动区间不会总是精确的,可能本次的高点比上一次高,也可能比上一次低。价格区间交易者总是默认为价格的走势会重复之前波段的走势,因此这种类型的交易者需要大量的市场经验。统计表明,价格区间系统在20%—25%的时间内是有效的。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4:26 | 只看该作者
突破交易系统
  20世纪50年代,突破交易系统首次出现在市场中,当时的市场情况大致与现在的情况类似。当时1929年股灾刚过,并且股市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表现极为疲软。区别于美国1990年投机氛围浓厚的股市,1950年到1960年的股市更倾向于股票本身的价值投资。突破系统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几乎是最优策略。

  突破交易系统适用于市场在建立调整平台之后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价格突然向上(或者向下,但是向上突破的交易系统使用更为广泛)运行的情况。

  在投机氛围并不浓厚的情况下,市场基于本身的内在价值往往会构筑一个平台或者说箱体。之后,交易者尤其是大户根据基本面的突变会抢入很多筹码,这就使得价格突变上升并且加速上扬。

  突破交易系统与趋势交易系统相比的优势在于,突破交易系统可以应用于无趋势或者剧烈振荡的市场中。作为突破交易系统的应用者,理解跳空缺口并且知道它的影响显得尤为关键。跳空缺口往往是突破交易系统巨额利润的开始。

  那么突破交易系统的缺陷是什么呢?该系统区别于趋势跟随系统,它在具有强烈趋势的市场中表现并不尽人意。因为在强烈的趋势市场中,并不存在很明显的箱体形态。

  根据无趋势市场或者箱体市场的特性,一般我们把止损点设置在箱体的上方(如果向上突破的话)。与趋势跟随系统相比而言,这样的设置有较好的支撑位。趋势跟随系统很可能存在连续错误的情况,而突破系统较少存在这样的情况。根据统计,趋势跟随系统在40%—50%的时间中都是有效的。
28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4:11 | 只看该作者
反趋势交易系统
  反趋势交易系统是与市场的主流趋势、长期趋势相反交易的系统。通常认为,最佳判定主流趋势的方法是利用周K线而不是利用日K线。反趋势顾名思义就是相反方向的策略。反趋势系统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几十年,但并未在中小投资者中流行开来,它被冷落是由于投资者的本性所导致的。

  反趋势交易是在较短的时间周期或者中级时间周期做与主流趋势相反的交易。本质上,是在市场进入超卖或者超买状况下持有相反的头寸。

  作为一个反趋势交易者,通常需要在市场中有长期丰富的经验。一般来说,振荡交易者、日内交易者、短线交易者是反趋势交易的主体。反趋势交易成功的关键在于反趋势指标、特殊的K线图以及相当充足的交易经验。反趋势交易者通常在趋势转换前做出预判。

  与趋势交易系统或者突破交易系统相比,由于反趋势交易系统是逆向交易,因此通常伴随更大的交易风险。所以,作为反趋势交易者,必须具备更好的止损素质或者止损策略。这是因为主流趋势往往是势不可挡的,而反趋势的交易机会瞬间即逝并且带有更为严重的投机倾向,很有可能存在连续做错方向的情况。统计表明,反趋势交易系统在20%的情况下是奏效的。


28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3:56 | 只看该作者
趋势跟随交易系统是在高频交易被曝光前最流行也是最热门的交易系统类型。最早的趋势跟随交易策略成形于20世纪早期,主要利用移动平均线进行买入、持有、卖出。之后,由于有了计算机生成的开仓以及平仓信号,当今的趋势跟随系统更为完善和成熟。但是,无论怎样现代化,趋势跟随系统都会在某些市场情况下失效。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没有任何策略能够战胜所有市场。
  趋势跟随系统盈利的假设是股票或者期货市场正在形成一个较强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通常意义下,我们认为较强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是指价格沿着大于35度角的上升或者下降通道运行,并且回撤较小。比如在上升趋势中,调整幅度较小并且获利平仓盘不明显。

  从历史数据来看,市场在30%—35%的时间内时处于趋势行情中。在趋势行情中,通常有某些因素导致投资者更为贪婪(在上升趋势中)或者更为恐惧(在下降趋势中)。投资者的这些极端情感和行为往往导致市场价格快速变化。趋势跟随系统就是利用这样的优势,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厚的利润。

  为了抓住市场的大趋势,交易研究者开发出了相应的趋势跟随系统。这些趋势跟随系统是很受交易者欢迎的,因为每一个交易者都希望简单、快速地赚到钱。那么趋势交易的劣势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趋势交易者,你需要在趋势性强的市场或者是带有一定速度的投机市场中进行交易,振荡行情或者是无趋势的市场将会是这些交易者的噩梦。

  趋势系统主要有摆动系统、当日交易系统、动能系统或者其他较快节奏的交易系统。止损往往伴随着各种趋势交易系统,因为趋势交易系统的理念就是不断亏小钱以捕捉几次赢大钱的机会。因此,作为趋势交易投资者,你必须具有承受这些风险的能力,并且有足够多的资金去抵消这些交易损耗。

  如上所述,趋势交易系统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它只能应用于市场出现趋势时,尽管目前来看市场大概只有30%的时间处于趋势状态。如果交易者尝试将趋势系统应用于快速振荡行情中,那么他们一定会连续亏损直至退出。假设交易者不能认识到市场是否适合趋势交易,那么他们将会损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28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3:2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市场始终是零和博弈,因此通常情况下交易者一直会抱怨交易策略根本就不奏效。于是他们一直挣扎于可怜的成交回报并且不断尝试新的交易策略。这些交易者往往奔波于各种交易讨论会,致力于寻找所谓交易者中的“圣杯”策略。但是,实际上通用于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交易“圣杯”是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的本身不在于交易策略,而在于在相应市场条件下应用正确的交易策略。
  追溯历史,交易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时光,从我们所熟知的江恩、李佛摩尔到罗杰斯。在统计套利以及最近兴起的高频交易之外,交易系统一般可归为五大类型:

  趋势跟随交易系统(Trending Systems);

  反趋势交易系统(Countertrending Systems);

  突破交易系统(Breakout Systems);

  价格区间交易系统(Trading Range Systems);

  对冲系统(Hedging Systems)。

  趋势跟随交易系统
28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3:08 | 只看该作者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了解市场是如何运作的。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交易者,首先你必须掌握核心的市场知识,其次你需要坚持自己的交易风格,再次是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最后才能实行相应的交易策略。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金字塔的第二层,如果不能对交易系统以及策略类型进行彻底的了解,那么你的交易结果只能是令人失望的。  

27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2:42 | 只看该作者
有这么一家企业,国企背景,2003年前后开始涉足铜材行业,当时没抱太大想法,只是想多元化的搞些产值。2004年年中,企业的A总是老有色了,他对铜价走牛的看法很坚定,A总意识到,一旦伦铜有效冲破3000美元/吨,铜价很可能加速拉涨,作为加工商,企业必将面临极大风险。与我们接洽后,认同我们提供的买保策略,于是,抽调现货购销人员,快速组建期货部,迅速打通所有通道,加入保值行列。最初企业的保值操作相当有效地规避了铜价上涨过快带来的风险,但同时自己操盘的A总信心陡升、情绪膨胀,愈发迷恋“高杠杆”的期货交易,他开始着迷于频繁操作带来的短线收益,并独立接触外盘操作,不分白天、不分黑夜,时刻沉浸在判断铜价涨跌的主观世界里,操作方法也慢慢脱离企业真实的现货所需。伴随着铜价在2005年底冲破4000美元、并于2006年初飙升到5000美元,A总相信,铜牛已到尽头,决意卖空,并且在内外两个市场超量卖出,但铜价仅在2006年春节前后稍作停留,从此一路奔向8800美元高点。企业面临的期货亏损压力不断增加,由于超量操作,无法与现货完全匹配,期货上的巨额损失开始影响正常的现金流,企业只得选择停产。在铜价最高的时段,A总留下了烂摊子,被黯然解职,在上层集团批示下,这家企业清算了所有的期货头寸。
  2006年5月,这家企业迎来了B总,B总很带着点儿“领导”味儿,没有做过一把手,对铜价的涨跌也没有什么看法,对期货以及保值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但认为期货部门不能闲着,也应适当顺应保值时势,可前车之鉴就在眼前,B总显得谨小慎微,很少参与保值,量也不大。当时,铜价已经进入5500-8000美元的宽幅震荡局面,不怎么保值使得企业只能被动适应铜价“大开大阖”的阶段性波动,下游定价也缺乏了竞争力,企业发展没有了生机。

  无奈之下,2007年上半年,换上了C总,C总很和气,不摆架子,不露学问,初到企业,便努力将企业上下拧成一根儿“绳儿”。现货捋顺后,C总同样意识到铜价波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除了加强个人学习,还强化了期货部门的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对企业的保值操作、铜价看法献言献策。另外,在C总带队下,大家向外取经,走访多家保值经验丰富的现货企业与期货公司,加深了对风险敞口的认识,随着期现货部门有效沟通机制的完善,企业保值路子逐渐成熟,形成了有敞口风险即通过期货市场加以抹平的固定方法。在2007-2008年铜价宽幅震荡的环境里,这样的模式一直好用。然而,金融危机在2008年10月迅速恶化,使企业根据敞口风险建立的大量多单,短期暴露极大风险,也对企业造成了极大伤害,在铜价连续六个停板行情中,C总一再表态,“无论多难,期货头寸也一定要保住”,因此,企业一度选择停产来应对现金流风险。千难万苦后,随着2009年一季度铜价企稳,前期多头随下游订单逐步平仓,企业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段。

  金融危机之后,C总和期货部门的员工开始对原来固定的完全敞口的保值思路加以反思。随着企业保值经验的不断积累,现如今,企业已经可以结合波段行情有比例的从事保值操作。经历了最困难的那段儿,C总仍然认可套期保值,那时,他自己也面临极大压力,也可能被上层解职,但他依然乐观,直面涨跌剧烈的铜价与期货、现货两个市场。C总坦言:“不做保值,企业就被动了;对待保值,要总结经验、持之以恒。”
27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2:29 | 只看该作者
服务产业客户久了,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跟踪这些客户在期货市场上套保的 “成败得失”,收获不小。简单总结,要有好的保值效果,一在风格,二在坚持,只有不照搬别人的,真正确定符合自己企业的保值思路,又能持之以恒、不断总结,套期保值的效果才能出来。
  说来容易,企业要找到“对路”的法子,并非易事,除了应有的期现货理念、团队、操作框架与管理制度外,想要把期货、现货这两个市场的路走好,企业的掌舵人责任最大,绝对是成败的关键。


27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9:01:5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选择波动大、具有良好趋势性的品种?
  所谓波动大,一个是指日内波动大。比如一天的波动幅度通常大于1%,偶尔有行情的时候波动更大。对于做日内交易的投资者而言这尤为重要,你买入了这个品种,结果价格半天不动,岂不要把自己憋屈死?另一个是指隔日价格的波动较大。如果一个品种,在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处在一个窄幅振荡区间之内,每天的涨跌幅都不超过1%,在一个月或者几个月之内波动幅度都不超过3%,这样的品种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不太乐见的。要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挣钱,而自己的资金却始终平静如水。当然话说回来,波动幅度小其实同样也意味着投资面对的风险也较小,也就是说假设你做错了方向,你所面对的亏损风险也会比其他波动大的品种要小。风险和收益呈一定的正向关系,这是投资的最基本规律。

  良好的趋势性,指的是一个品种价格变动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忽上忽下如坐过山车一样的行情也是很让人难受的。当然这个要求有点过于理想,如果趋势真的是那么容易把握的话,那期货投资岂不成了大多数人都能挣钱的买卖?

  明确了以上三个标准以后,我们就可以对现有的期货品种做一个分析。由于股指期货门槛过高,我们在这里就只讨论商品期货。国内目前有三个商品期货交易所: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在这三个交易所上市的一共有23个交易品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