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屈原、杜甫和苏东坡的治霾良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9 13:2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

屈原、杜甫和苏东坡的治霾良方

“风”在繁体字中写作“風”,为形声字,从虫,凡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风动虫生”,这可能源自古人的春耕经验——春风吹来,蛰伏在大地中的虫子开始蠢蠢欲动,这个字或许与惊蛰节气有关。

早在战国,屈原在《远游》中就已写道:“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风伯”是风神,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说:“扫除雾霾与尘埃也。”这是“雾霾”在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例子,也是最早的“治霾良方”。

除了屈原之外,唐代的诗圣杜甫还有一首“治霾”的诗——《雷》: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在那阴沉的雾霾的夜里,忽听到了隐隐的雷声,似乎是绝望的天地中的呐喊。突然,我们仿佛听到了风声,衣袂若有若无地扬动。这是风吗?这是雷带来的希望吗?渐渐地,风越来越大,风声越来越响,仿佛万弩齐发,震慑宇宙。在这纵横往来的的大风中,霾的阴翳被全部吹散,又见星空与蓝天。人们感激上苍,仿佛觉得神灵就在头顶汇聚。

多妙的一首诗啊!千年以前的作品,却道出了我们的心声。什么是现实主义诗人?什么是人民自己的诗人?杜甫先生就是典范!在古人心中,风是希望的象征,是除旧布新、涤荡乾坤的力量。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里面写道: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来令人神旺。其实,东坡先生说的才更符合治理雾霾的王道,雾霾不是被风吹走的,而是要靠我们每个人胸中的浩然正气——提高自律,从我做起,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责任感,大声呼吁,促进社会的全面治霾。只有在这种浩然正气的推动下,我们才会更早地迎来“千里快哉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建议使用1024*768分倍率、IE6.0以上进行访问,低版本IE将不能正常浏览 所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期货协会 CF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71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604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同泰大厦C座八层 邮编:1001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