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说河南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3-1-1 13: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楼主!{:soso_e163:}
2
发表于 2013-1-1 13: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厚重 万世敬仰 转弱为强  赳赳老秦{:soso_e163:}
3
发表于 2013-1-1 1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浪 发表于 2013-1-1 19:19
从49年之后的报告还是会议  每次会议都是成功的   每项目标都是具体的  

我对执政能力 其实不是很有信 ...

执行力来自动力,动力来自认知,认知来自规律,规律使然,米国的医改也是一波三折,利益再平衡是关键
4
发表于 2013-1-1 19: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浪 发表于 2013-1-1 19:30
尽管有时候有些绝望   但是我对我们的民族 还是充满希望的   即便被肉食者这样折腾
我们依然是在克勤克俭 ...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2 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5
发表于 2013-1-1 21: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粮食安全国家命脉

有史料可查,历朝历代评价国富民强的标准:没有五年以上的粮食储备不能成为富,没有十

年以上的粮食储备不能称为强,最辉煌的是隋朝,用李世民的话讲,天下百姓可以50年不

劳作,但隋朝的没落也发人深省!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值得推敲,或许企业下乡的初衷是礼节荣辱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