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听甲醇讲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6 21: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甲醇:讲故事(期乐网)
今天,要带大家复习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望梅止渴。

  话说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来解释当前的西北及华北甲醇市场,据中宇资讯监测,西北市场自进入9月之后突飞猛涨,从1510-1600元/吨已经涨到了现在的1720-1790元/吨,都说是“金九银十”,但高达200元/吨的涨幅还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深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做足做好了预期。

  9月中旬及下旬有数个节日,其中宁夏地区有“古尔邦节”,全国则马上要面临“中秋节”以及月底要来到的“国庆节”。对于甲醇这样一个运输较为复杂的危化品来讲,“每逢佳节必限行”!这使得众多的下游厂商必须打破正常的采购规律,在限行封路之前,备足自己假期间的货物,超量采购,就打破了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供需平衡。从而造成了西北可销售货物减少,下游阶段性大规模采购的现实。

  目前,针对中秋的第一次“望梅止渴”已经基本圆满结束,厂家及贸易商利用节前备货的相对紧张,国内现货市场不同程度的取得了100-200元/吨的涨幅。紧接着,就是“国庆节”的备货,这是一个比“中秋节”还要长的假期,那么,会不会将市场推向新的高度呢?

  第二个故事,掩耳盗铃。

  《吕氏春秋-自知》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盗贼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

  这个故事像极了现在的港口甲醇市场。自5月份以来,沿海地区甲醇进口持续增多,接连创造新高,而这背后,则是沿海地区持续走高的甲醇库存,据中宇资讯监测,目前沿海地区甲醇库存已经超过百万吨,且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就目前了解情况来看,本月中旬的甲醇到港将有20万吨左右,这无疑会将沿海地区的甲醇库存推向新高。

  而在这样一个高库存的背景下,又有G20峰会造成的港口地区需求下滑,而甲醇期货,就在一个暂时仍虚无缥缈的MTO装置开车的预期下,涨了!而且是大涨!即便是这套装置能够如期开启,依照港口地区目前的进口速度及库存水平,3个月之内,不会看到港口库存的下滑,换句话说,仅目前港口地区的库存,就够这装置用一年了!

  “金九银十”,似乎并没有将港口地区的需求带上一个新的高度,目前的需求增量,远达不到短期内消耗大量库存的要求,那么,价格的盲目上涨,只能会造成需求的进一步变差,港口的库容不是无限制的,当甲醇库存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市场造成沉重的打击。

  第三个故事,望子成龙。

  中国的甲醇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垄断程度低,市场化程度高,且能够正常的反应供需的真实状态,这也是很多化工人士对中国甲醇市场有独到偏爱的原因。再加上近年来,国内甲醇下游不断壮大,需求越来越大,产销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除烯烃外的第二大基础化工原料,而且未来有继续壮大的趋势,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我们自然希望他健康的发展,正常的运行,这就好比辛苦养育的孩子,希望能够成才。

  但是,自甲醇市场创立至今,总有那么些不和谐的点面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2008年的进口倾销,沉重的打击了国内萌芽状态的甲醇产业;2014年的二甲醚掺烧大检查,直接残废了甲醇的一个下游;2014年底的意外事件,更是令沿海的甲醇产业数月未能翻身。我们希望甲醇涨,健康的涨,整个产业链都赚钱,这才是一个成熟产业应有的正确状态。而不是暴涨暴跌,损害产业链内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一部分人的虚荣。虚假的繁荣,我们不要,虚假的行情,势必交学费。俗语讲,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