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趋利避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6 21:0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释义: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出处】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近义】趋吉避凶【反义】以卵击石[1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当然,也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也是生物不断向高级进化的保证。生物存在的两种充分的条件是:一、活着(求生);二、避免死亡(畏死)。趋利使生物习得更强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个体的生命得到延续,进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其中的优胜者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并促使物种不断向高级进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恐惧死亡,维持个体的存在是生物最大的潜在驱动力,是生物最坚实的需求。人,做为一类物种也不例外,无论恐惧害怕的范围有多宽广,恐惧的最终对象 都是死亡,而人的恐惧这一心理情绪仅仅是建立在死亡上是可以肯定的。趋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行为,并体现人的每一个行为细节里

趋利避害的方式取决于对利和害的认识,对利害的认识及趋避行为,是从最初的对死亡的恐惧及维持生命的本能需要开始的。
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最初的利害判断,如:是利还是害、利害程度如何等都将直接 (往往是潜意识地)影响生物的趋利避害的行为,而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让个体对利害的感知异常敏锐,往往会迅速地做出潜意识的反应。趋利避害行为(如:应激反应)及行为的结果让个体感知到更多的“利害”及其程度,并不断地扩展、丰富了对利害的认识及积累更多的趋避的方式,形成最初的价值观念。随着个体的成长,价值观体系不断成熟,并更高效地指导个体的趋利避害行为。
对于人而言,对利和害的认识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包含对利与害的判断标准)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并在社会活动中指导自己的趋利避害行为。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人的高度发达的大脑给了人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人可以更好的趋利避害。

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在某一特定的价值判断下指导的趋利避害行为,成功将为使这一价值判断得到强化,不成功将使得其被削弱甚至改变,在这样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价值观将更清晰而明确地指导趋利避害的行为。
最初的价值观念让个人产生了朦胧的利害判断,并试探着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会遇到两种可能的结果:
1、趋利避害成功而得到利益(包括避开危险)
当趋利避害的行为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利益(泛指各种利益,包括成功避开危险等),则指导这次行为的价值判断——也即对这一具体情景的利害认知将得到强化,并逐步溶入个人的价值观念中,成为其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并做为以后判断利害的依据。而同时,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也将做了经验积累下来。
2、趋利避害不成功而没有得到利益(包括没有避开危险)
当受其指导趋利避害的行为没有得到利益时,会导致对这一具体情景的利害判断产生动摇(削弱),这种动摇是潜意的,有时会是非常细微的,甚至无法觉察,但不能忽略。同时这一次的不成功的趋利避害行为将做为教训积累下来,影响下一次对类似情景的反应。
当同样的情景再次出现时,受之前强化或削弱的影响,个体会根据对当前的判断及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来适当改变趋利避害的行为,同样会有以下两种可能的结果:1、趋利避害成功,强化对利害的认识,同时积累趋利避害的经验;2、仍不成功,则对利害的认识进一步被削弱,甚至改变,从而指导另一种趋利避害的方式,而这次的趋利避害行为成为教训。
对于不熟悉的情景,个体的反应往往出于对恐惧而做出保守的趋利避害行为,并不断的试探直接熟悉而明确。对熟悉的情景判断将会在不断强化中逐步清晰而有条理,如此不断循环形成价值观。
这就是价值观的习得过程,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信息及情景让人产生“利害”的判断并做出一定程度的趋避反应,使得对“利害”的感知不断得到强化,逐步溶入人的价值观中,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21:01:3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 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